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直樹教學】零風險的思迷

「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是大眾口中常出現的一句說話,想獲得某東西,就要付出代價,你要高的潛在投回報就一定要承受高的潛在投風險,當別人問你想要多少預期回報時就不要再無知地回答:預期回報愈高愈好,承受風險愈低愈好。

那麼世上究竟有沒有一項資產是零風險的呢?有人提過美國國庫債券是零風險的投資,因為美國政不可能違約,學術界亦經常以美國國庫債券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去計算投資模型。然而,「零風險」來形容國庫債券不是很恰當,最多只可以說是最低風險的投資,因為儘管國庫債券可以創造可靠的正回報,但卻會因稅負與通貨膨脹而受到侵蝕。

美國國庫債券
金融市場最低風險的投資是美國國庫債券,因為有政府的擔保,基本上違約的可能性很低,只可以說很低,但並不是沒有可能,美國財政部每星期都會發行國庫券,相關利率由拍賣系統決定。至於誰會購買此等債券?一般是貨幣基金、退休基金或者債券基金購買。我們只要簡單查一查過去一年美國的通漲率與稅率,就會發現購買美國債券作為主要投資的話,一直以來我們雖然借錢給政府,但原來同時又在稅務中送錢給政府。

美國推出抗通漲債券(簡稱TIPS),香港亦有通漲掛鉤的債券(I-BONDS此類均可能保障本金和利息免於因通漲上升而受侵蝕,這些債券的到期價值會直接受通漲率的上升而上調,而利息亦會更高。不過,還是無法避開稅負問題。除此之外,這些債券並非無風險,因為是公開交易的證券,市場價格同樣會隨利率水準而起伏不定2008年便是一個好例子。

債券的作用
尤其是在香港,一般市民均以股票以主要投資工具,不過債券則可以幫助到分散風險的作用。讀者會問,上文一直不推崇國庫債券是零風險投資,為什麼此刻卻建議用作資產配置一環?因為一般傳情況下,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成相反走向,主要原因是投資者的資金走向,投資情緒樂觀時則多買股少買債,反之亦然。雖現今不少投資者質疑兩者的反向關係已經不存在或比以往的相關性更低,不過至少兩者走向未必時常一樣就可以多少幫助分散組合的風險。

普通的大眾投資者未必有資金可以直接買入政府債券,所以在建立投資組合時,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採用低成本的債券基金,可以是債券指數型基金可以是環球政府債券基金等。如在加息週期亦持有債,豈不是一種比持有現金的更差選一般利上升對債是不利的但這其實只是涉及到比例的分題,誰又能保證市場如今的樂觀情不會轉成悲來個中國爆煲、歐之類的事件的話救你一命只要風管理做得好是不用擔心的不過市面上更有所的專家教人以槓投資債券或債基,可未等到債利好已經因為槓桿太大而被逼斬倉了。債券的分類、詳細分析等就容後討論。

總言而之,零風險投資是一種迷思,這種方法根本不存在。如果有人和你說有一項零風險的投資方案,這種方案本身就是一種風險,向你介紹方案的人可能誤信歧途,你作為朋友一定要向他解釋清楚,連美國國庫債券都不是零風險的投資,怎麼會有零風險的投資存在呢?

後記: 完成文章後在網絡上隨便一搜「零風險投資」,細心一讀然一想,發現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但偏偏網絡上卻還是很多所謂「零風險投資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