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直話直樹】安聯收益及增長基金 VS 匯豐銀行

感謝讀者近日的提問,亦相信不少讀者會有類似問題,故在此分享筆者的愚見,希望大家可以交流討論。讀者問到他有一筆資金想作退休投資的用途,究竟購買安聯收益成長基金還是匯豐銀行(HK0005),所以本人就以投資的穩定程度作為問題的回覆。

首先,簡單分析一下安聯的基金,此基金主要投資於美國及加拿大,從地區的角度而言,美國的經濟及公司的基本面相對表現穩定,表面上是投資的好地方。不過當我們分析基金的資產投資,當中大約33%為高收益債券、33%為可換股債券,33%為股票,全部的風險及波動性亦不小。以當中高收益債券的信用評級為例,當中44.4%B級、37.5%BB級、11.3%CCC級,證明本身公司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信用評級的計算會考慮到國家風險(country risk)及公司風險(Company risk),美國經濟相對穩定,所以國家風險的評定較低,因此證明信用評級會達到非投資級別的公司本身的風險相對會較高。

另外,可換股債券的評級有54%為沒有評級,雖然並不代表公司的質素一定會很差,但不得不注意這一點的潛在風險,一旦美國經濟出現任何問題,相信此等公司的防守性未必足以應付。

想再次提醒的是美國公司其實違約數字並不一定低,上年的違約數字便已經是全球最高,而筆者認為債市短期而言仍然會面臨壓力(雖然高息債會較投資級別債劵影響較少)。

說到基金派息方面,基金資料上的數據統計表示,高收益債券平均票面利率(coupon rate)6.9%,可換股債券的平均票面利率為2.86%及股票的平均派息率為2.08%,我們先不管可換股債券的複雜結構,以簡單的數學去計算,基金的派息率如何達到穩定的8-10%呢?所以基金亦有聲明:「此基金派息由基金經理酌情決定。派息或從基金資本中支付,或實際上從資本中撥付股息。」此乃基金的最大問題。

總括而言,此基金潛在風險不小,而且有機會會以本金派息,當中的波動性及投資價值未必合適準備作退休之用。


讀者的第二個想法是投資於匯豐銀行 (HK 0005),近來短線數月見到匯豐銀行股價上升,令到不少人憧憬匯豐銀行股價會否光輝再現呢?

從短期的角度,利息的上升對銀行業整體會有正面影響,加上匯豐銀行的回購計劃,支持了公司的股價。

不過,我們回看匯豐銀行過去數年的一些動作及業績,都知道令人失望。過去數年匯豐多次傳出或確認出售公司旗下不同地區的營運業務,表示公司部份業務不良,要以賣出公司資產去補償公司總體收入。匯豐的歐洲業務以英國、法國、土耳其和瑞士為主,從零售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分析來看,公司的核心業務仍然虧損,賣走資產只是把生存時間延長,公司一日核心業務不賺錢,也很難有增長。 另外,金融業為傳統的行業,競爭愈來愈大,加上近年「反洗黑錢」條例及公司法規部門的監管嚴密,使匯豐銀行雪上加霜,經營愈來愈困難。

總括而言,匯豐銀行短線已經上升,而且基本因素不穩定,作為退休的選擇,未必為明智之舉。我們一直信奉資產配置的概念,希望以分散風險的形式為組合帶來穩定增長,而且每個人自身的經濟條件均不同,作為退休的選擇我們需要考慮到年齡、收入及支出等等的因素去分析,將來希望有機會為大家作出深入探討。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卡爾手記】你愛風險嗎?

風險管理

每個投資者應該都聽過投資涉及風險但風險又不可以幫人賺錢為何要經常提及風險不過卡爾卻認為風險管理有時比回報來得更為重要特別在經歷多番金融危機後,風險管理應該要更為關注

市場上對風險的定義各盡不同卡爾較為認同著名投資者Howard Marks對風險一個簡單直接的定義風險就是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因此,風險管理就是一種控制損失的行為。

三思而後投資

雖然風險在本質上涉及了對未來的預測,而我們或許不能掌未來,但卻不代表風險管理沒有價值至少我們可以先對自己有所管理理論上在進行投資前,金融機構都要先了解投資者自身的情況雖然現實情況這個部份可能未被太多人留意,依然很想提醒各位在投資前要進行與風險狀況相關的問卷/查問至少對自己的風險狀況多一分理解然後才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

風險承受能力v.s.風險偏好

投資者的風險狀況可以用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來劃分兩者往往都未必一樣。例如一個年輕又有過千萬資產的政府公務員,都不一定願意見到少於一百萬的投資出現超過3%損失甚至可能會因此而出現情問題上述屬於一種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卻偏好低風險的投資,當然亦有相反的情況。

基本上大家身邊總會有一兩個上述這樣的例子最好當然是讓投資者接受更多風險管理的知識及教育,理解清楚並且調節自己的風險偏好但在有機會調節風險偏好之前大家究竟又對自己的風險狀況有多少理解呢

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做一次風險狀況的問卷吧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直話直樹】新年推銷大法


各大銀行職員對於新年的來臨,又驚又喜,一來可以有大量見客的推銷機會,二來可以收到開工利是(公司及客人)。至於驚?因為會很忙很忙,大量公公婆婆不到八時到銀行排隊,為了換取新鈔票,過一個美好的新年。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當然要在新年好好為客人計劃一年,管理層為了業績,在新年千載難逢的機會,當然要求客戶經理有足夠的會面量。「我要你地一小時見一個客一日最少八個仲有十日識計啦」,意思是沒有午飯時間到銀行關門。結果小的只有服從

「陳太,預先祝你新年快樂我地銀行一早已經為你準備好精美既新年禮品同預留新銀紙比你換,唔知你幾時得閒呢?」電話的服務態度一流,但事實上個客戶經理都有禮品配額,很正常嗎?其實連為客人預留新鈔票亦有一個額度

至於當日的情況? 「陳太,好耐冇見,宜家櫃台都比較多,不如先去我間房坐低慢慢傾下先」結果用上了一個小時的推銷,如果推銷不成功,麻煩陳太到櫃台重新排隊,而人流亦有機會有增無減。至於禮品?「唔好意思啊,禮品已經派晒啦,下年一定留比你。」你不買理財產品的話,不止待遇差,而且還會浪費了很多時間被推銷。更無理的是,說好的新鈔票預留不見了,只有所謂的「環新鈔」然後又花上一段時又等

提到開工利是,聽說部份銀行更禁止職員收取客利是,為了防止貪污的情。完全明白銀行用意,不過客人的小小心意以及中國傳統的習俗,應該如何拒客人呢不少尷場面因而出現為了避得失客,只好收下利是但被發現的話又要接處分叫客經理們如何是好呢

銀行一年比一年更勢利,始終禮品也是成本,經濟環境差,銀行業為傳統行業,競爭愈來愈大,加上近年「反洗黑錢」條例及公司法規部門的監管嚴密,使很多銀行雪上加霜,經營愈來愈困難。很多銀行職員均為了業績,想盡辦法才有不少不良的推手法。讀者如果遇上一位客戶經理,願意先為你處理好所有銀行業務才推銷,已經是少至又少。

現今銀行由上至下,無論政策、業壓力、管理手法等都有不少問題,試問質素又如何維持呢?筆者更深夜反思,未來的銀行業應該如何是好呢?身為客戶經理的您們又有何打算呢?

註:近日聽到某銀行以新年人手不足為名,要求客戶經理週六工作,實情是繼續「跑數」,真係間間有本難唸的經。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卡爾手記】停一停,諗一諗



充滿熱話的債基投資

最近又有人討論債劵基金(債基)投資,當中本地知名blogger止凡表達了對利用槓桿購買債基的擔憂。卡爾之前亦表達過除了債基與直債投資有所不同之外,槓桿亦會令到投資者的潛在損失加大。

特別當息口上升時,便會增加利息以及債基價格下跌,形成一個同步性轉變的風險。槓桿的債基投資便不太樂觀。過往一段低融資成本和暢旺的債市環境下,很少有人考慮過當中風險,而另一位IMoney 筆者林本利教授亦提及過相關憂慮,更指出除了買樓外,最好不要利用任何槓桿進行投資。

風險不憑所投資的資產去界定

林教授此番言論引來反駁,被人指出風險不憑所投資的資產去界定,不要因為買樓就選擇槓桿操作,亦不要因為是其他投資就選擇不使用槓桿操作,甚至被人用1997年的樓市大跌情況指出有問題。

卡爾認同風險程度不應該單憑投資的種類來界定,因為風險所涉及的都是未來的事情,而沒有人可以預測將來,那怎麼決定不同投資所面對的風險程度呢?假如大家認同「風險不憑所投資的資產去界定」,就不要再單單因為是投資債券或債基,便相信是一個安全的投資。

投資切忌自我限制

或許有人會說即使在現時加息預期下,所推介的高息債劵或債基表現依然比視為安全的投資級別債劵或債基表現更好。卡爾認為這種說法有幾個問題。

首先,以一個日子而非一整段長時間的價格變化來比較兩種資產有欠全面;

第二,基本利率對於投資級別較低的收益率占比其實比具有較高收益率的高息債劵為高,因此投資級別債劵對基本利率的變化是會相對較為敏感;

第三,投資級別與高收益債劵的安全性所指的是債劵違約風險的衡量,當中價格受利率變化的影響亦頗大。

而且,這個說法最大的局限在於只是比較投資級別債劵及高息債劵在加息預期下的走勢,忽略了其他資產的變化,投資者應該亦要考慮股票,黃金,貨幣等其他資產的表現,而非只是兩種類型相近的資產,避免投資受到自我限制。最後,大家應該自問究竟對債券或債基投資背後的風險知道多少呢?

找出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

不同資產面臨的風險可能都有所不同,然而每個資產背後真正的風險都並非能夠輕易測量,即使加息預期沒有對高息債劵價格影響很大,但加息卻會令高息債劵發行人的債務壓力加大及信貸風險提高,所以真的可以容易「計好數」,用槓桿投資嗎?最怕的是最後贏左粒糖,輸左間廠。

不同資產在不同時期的表現都有所不同,首先不應該以資產過往一個時段的表現來決定將來的表現,其次投資要盡量靈活,在考慮回報的同時亦要思考風險接受程度,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多元投資組合和資產配置,並且時刻對投資保持警覺和靈活,從而達到可持續的投資。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直樹基金】淺談聯博美元收益債券基金

感謝讀者近日的提問,亦相信不少讀者會有類似問題,故在此分享筆者的愚見,希望大家可以交流討論。讀者問到她的客戶經理表示手上持有的聯博美元收益債券基金不應該繼續持有,而讀者當初購入原因是長線收息,轉換亦需要付出手續費,故不知道如何處理。

讀者們可以先了解客戶經理的動機,不過就我們所知,近日部份銀行有發出指示要求客戶經理致電客戶,說服所有手持美國國債的客戶都要賣出基金,所以要格外小心他背後的原因是不是為了追趕業績。

首先,想先從市場的情況作一些解釋。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從1980年代初開始持續走低,美債自此展開30年大牛市,美國債息在去年夏季見底已成為市場共識2017年投資主定少不了債市轉向走弱的觀點。如果美國貨幣政策逐步回復正常,將導致該國債息率飆升,尤其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與市場人士對利率中期目標水平的預測落差,一旦實際加息幅度高於市場預期,股市、債市勢必大幅動盪。

我們簡單分拆一下聯博基金,由於歷史悠久且派息率高,一直深受銀行從業員推薦。基金八成是美國地區的債券,其餘歐美地區各佔1-2.6%不等,顯此基金極度受美國自身經及政。息率接近5%是由於當中的債券組成部份各有不同,除了30%為美國國庫債券外,其餘為高收益債券、抵押擔保債務憑證、新興市場強勢貨幣之類等,總括而言,各種類型都有。雖然45%AAA的信貸評級,其餘則大部份為BBB,BB,B的信貸評級,基金的平均信貸評級只有BBB+對筆者而言可謂「兩頭唔到岸」。以下會提出筆者看法作交流。

第一,從價格的角度而言,回望2015年底及2016年底的加息,基金均有回落的反應,而且幅度亦不少基金價格與利走向呈負的相關性。當然,可以歸咎於當年油價處於低位及現在對特朗普的過份樂觀的市場情緒。不過,美國進入加息週期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經濟數亦顯了美國強勁的經境(相對地),利率期貨顯示,市場正預期了年內加息3次的機會。倘若通脹升溫或新總統特朗普貫徹落實減稅措施刺激美國經濟,都有可能導致聯儲局更頻密地加息,屆時恐殺投資者一個措手不及。

不得不再次提醒的是美國公司其實違約數字並不一定低,上年的違約數字便已經是全球最高,而筆者認為債市短期而言仍然會面臨壓力(雖然高息債會較投資級別債劵影響較少)。

第二,基金雖然有各種各式各樣的債券,有人建議其投資級別債券可減低波動性高收益債券則提供高派息。要知道世上沒有最完美的事情,以前認為穩定收息畢竟是假設了加息的步伐緩慢,如今投資級的波動性竟然比高收益債券大,而派息亦不能補償格價的跌幅。加上八成集中於美國,債分散但地區不夠分散,同樣亦不能享受分散風險的資產配置作用。

第三,此基金並不是全無可取之處。從全球經濟情況看來,只有美國相對穩定,一旦任何地區有「爆煲」的情況,資金會回流避險工具,不排除債券會有所得益沒有人知何時。更何況,美國政府負債其實蠻高,加息對政府的負擔會增加,美國加息週期又可以維持多久呢?另外,基金過程表現不俗,雖然過去表現不等於未來的回報,作為參考的話,94年墨西哥信貸問題使基金下跌了10.4%,翌年回升23.8%08年環球信貸危機跌了11.3%,翌年回升25%,只要基金不是以槓桿形式購買,始基金是一個中長線的投,只要有足夠的耐性去持有,問題未必會很大,但要重申這是債券波動性挺高的一年。

那麼,在債息走高的大環境下,該如何部署?根據往績,1930今,美國10年期長債價格共有17年出現按年跌幅。該17個債價下跌的年份當中,有14年標普500指數錄得升幅,上升比例高達八成以。換言之,美股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去增強組合的平衡性,要注意哪些行業有機會跑贏。從筆者觀點,美股短期而言相對高,不應衝動入市。第一,可以等待一個調整機會入市。第二,嚴守交易規則,控制注碼,最好可以分兩至三注續步入市。

另外,既然投資基金的目標為長期收息而又不想轉換,為什麼不直接購買一些環球資產配置的基金呢?第一,風險分散,無論市場如何波動亦無懼。第二,派息率亦可達致4-5%,一樣有收息的效用。其實,市場上亦有不少可取的平衡基金選擇。

我們一直信奉資產配置的概念,希望以分散風險的形式為組合帶來穩定增長,而且每個人自身的經濟條件均不同,作為中長線的選擇我們需考慮到年齡、收入及支出等等的因素去分析,將來希有機會為大家作出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