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卡爾手記】停一停,諗一諗



充滿熱話的債基投資

最近又有人討論債劵基金(債基)投資,當中本地知名blogger止凡表達了對利用槓桿購買債基的擔憂。卡爾之前亦表達過除了債基與直債投資有所不同之外,槓桿亦會令到投資者的潛在損失加大。

特別當息口上升時,便會增加利息以及債基價格下跌,形成一個同步性轉變的風險。槓桿的債基投資便不太樂觀。過往一段低融資成本和暢旺的債市環境下,很少有人考慮過當中風險,而另一位IMoney 筆者林本利教授亦提及過相關憂慮,更指出除了買樓外,最好不要利用任何槓桿進行投資。

風險不憑所投資的資產去界定

林教授此番言論引來反駁,被人指出風險不憑所投資的資產去界定,不要因為買樓就選擇槓桿操作,亦不要因為是其他投資就選擇不使用槓桿操作,甚至被人用1997年的樓市大跌情況指出有問題。

卡爾認同風險程度不應該單憑投資的種類來界定,因為風險所涉及的都是未來的事情,而沒有人可以預測將來,那怎麼決定不同投資所面對的風險程度呢?假如大家認同「風險不憑所投資的資產去界定」,就不要再單單因為是投資債券或債基,便相信是一個安全的投資。

投資切忌自我限制

或許有人會說即使在現時加息預期下,所推介的高息債劵或債基表現依然比視為安全的投資級別債劵或債基表現更好。卡爾認為這種說法有幾個問題。

首先,以一個日子而非一整段長時間的價格變化來比較兩種資產有欠全面;

第二,基本利率對於投資級別較低的收益率占比其實比具有較高收益率的高息債劵為高,因此投資級別債劵對基本利率的變化是會相對較為敏感;

第三,投資級別與高收益債劵的安全性所指的是債劵違約風險的衡量,當中價格受利率變化的影響亦頗大。

而且,這個說法最大的局限在於只是比較投資級別債劵及高息債劵在加息預期下的走勢,忽略了其他資產的變化,投資者應該亦要考慮股票,黃金,貨幣等其他資產的表現,而非只是兩種類型相近的資產,避免投資受到自我限制。最後,大家應該自問究竟對債券或債基投資背後的風險知道多少呢?

找出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

不同資產面臨的風險可能都有所不同,然而每個資產背後真正的風險都並非能夠輕易測量,即使加息預期沒有對高息債劵價格影響很大,但加息卻會令高息債劵發行人的債務壓力加大及信貸風險提高,所以真的可以容易「計好數」,用槓桿投資嗎?最怕的是最後贏左粒糖,輸左間廠。

不同資產在不同時期的表現都有所不同,首先不應該以資產過往一個時段的表現來決定將來的表現,其次投資要盡量靈活,在考慮回報的同時亦要思考風險接受程度,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多元投資組合和資產配置,並且時刻對投資保持警覺和靈活,從而達到可持續的投資。

1 則留言:

  1. 同意,最重要知道自己投的是什麼,愈說零風險高回報,愈要小心!

    多謝卡爾兄分享!

    回覆刪除